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来源: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宣兆宇    长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 130050

关键词: 串联质谱; 遗传代谢性疾病; 新生儿筛查

综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411( 2022) 17-3290-04; doi: 10. 19829 / j. zgfybj. issn. 10014411. 2022. 17. 051



遗传代谢性疾病 ( IMD EM) 也称为先天性的代谢障碍或先天性代谢缺陷性疾病 ( IEM) ,是因为体内基因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参与体内代谢反应的酶转运蛋白及受体等发生缺陷导致体内正常代谢反应 被破坏异常代谢产物增多或降低从而导致出现相 应临床症状的疾病群[1-2]遗传代谢病种类繁多常   见的有 500 600 总数可能达数千余种虽然单一病种的患病率较低属于罕见病发病率在几万分 之一至几千万分之一但如果将所有的 IEM 种类相则总体发病率较高有资料报道新生儿遗传代谢 病的患病率在 0. 5% 以上[3]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选择性 特点并且检测时间短速度快检测病种多能做 到一次性检测滤纸干血片样品中多项目标代谢物即 通过一次检验可以筛查出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 代谢异常的多种遗传代谢性疾病传统检测只能检测 出一种疾病耗时费力耗费大量人员资源成本串联质谱筛查技术实现了同时检测多种疾病的转变串联质谱技术在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应用越来越广 泛大大提高了筛查效率截止到目前串联质谱新 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技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 用越来越普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串联质谱技术 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串联质谱技术


质谱检测法主要通过对血标本的质荷比分析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检测原理是应用电磁学的原理将目标样品离子化为各种带电粒子带有各种质荷比不同的带电粒子利用质量分析器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分开依据其形成的峰强度曲线及图像谱等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定分析串联质谱技术就是串联多个质量分析器首先通过一级质量分析器检测被测物质的整体质荷比根据碰撞碎片通过二级质量分析器按照不同的检测模式得到不同的质谱图像串联质谱技术是通过对目标样品解离后的各种带电粒子分析因此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实现几分钟内检测一个样品的几十项检测串联质谱遗


基金项目: 吉林省卫生健康科技能力提升项目 ( 2021JC089)


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技术是利用串联质谱仪检测目标样品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的含量检测原理是因为遗传因素原因导致体内酶的缺乏患者正常代谢异常如氨基酸代谢病异常患者血中氨基酸水平异常有机酸血症和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患者血中游离肉碱或不同种类的酰基肉碱含量异常因此通过检测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含量筛查氨基酸代谢性疾病通过检测不同种类的酰基肉碱含量筛查检测有机酸和脂肪酸代谢障碍性疾病


串联质谱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流程


串联质谱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流程主要包括血标本的采集晾晒保存递送审核检测及结果的分析及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等


2. 1   血标本的采集晾晒递送及保存    血标本在各助产机构及妇幼保健机构采集在新生儿满足采血条件后将采集的 3 个血斑滴在美国产的 SS903 纸上将血标本置于清洁干燥环境中自然晾干后放于专用的塑料袋内密封完好存放于 26冰箱合格的滤纸干血片交替放置避免血斑污染血标本采集 5 个工作日内由专用运送通道运送到长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2. 2 滤纸干血片的处理 用打孔器打取直径为 3 mm 的圆形目标滤纸样本放入到 96 孔聚丙烯板中入样品有质控样品和待检测目标样品选用衍生化法或者是非衍生化法对滤纸目标样本进行处理


2. 2. 1    衍生化法    每个孔内加 100 μl 含氨基和酰基肉碱同位素内标的甲室温震 20 min,取氨基游离肉碱及酰基肉将每孔内的液体离 心转移 96 孔聚丙烯板将该板放在氮吹仪加热到一定温度用氮气吹随后加入定量的盐酸正 丁用聚四氟乙烯膜全覆放入设置特定温度的 干燥箱中衍 15 min,将该板放在氮吹仪上加热到指定温氮气吹至完全干燥后 96 孔板加入定覆盖铝上串联质谱仪检


2. 2. 2 非衍生化法   将直径 3 mm 的滤纸干血片样本置于 96 孔过滤板中包括质控品及待测样品每孔加入 100   μl 内标工作液室温震荡 20   min萃取氨基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将每孔内的液体离心转移96 孔聚丙烯板中覆盖铝膜上串联质谱仪检测。


2. 3 实验数据获取   衍生后样品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方法采用中性丢失扫描多反应监测扫描和母离子扫描的方式来获取数据信息非衍生化后处理的样品均采用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获取数据主要是全扫描和选择性扫描方式获得数据全扫描的特点是实验方法简单易行数据全面是对指定质荷比范围内的离子进行全部扫描可以获取大量数据选择性扫描的优势是采集数据具有特异性特点只采集为特定的离子但是成本较高因为检测指标需要特定验证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析时如果将这 3 种形式的扫描方式相结合运用可以保证结果的高度准确性通过质谱检测仪器配套的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数据信息系统软件分析统计将扫描得出的曲线图谱像及离子峰强度等转化为对应的目标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值非衍生化法样本处理简化了实验操作工作流程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工作人员不需要特殊的防护处理因为所用试剂为无毒化学试剂有研究表明利用非衍生化法做串联质谱遗传代谢性疾病实验检测所占的比率正逐年提高由此可以证明简单易行无毒无害快速及易操作性的非衍生化样品处理方式是目前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发展研究方向[4]


2. 4   串联质谱结果分析   由于串联质谱仪器是一种


复杂的仪器串联质谱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不同 的生产厂家制造的仪器设备实验检测的整体环境及 样本处理方式方法等都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不同 程度的影响因此开展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机 构要结合实际情况设定正常值参考范围[5-7]定量   分析是凭借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专用软件统计出 的数据进行处理总结出的检测数据既可以是依据目 标代谢物的绝对浓度也可以是依据代谢物与内标或 几种关联代谢物之间的离子峰度比根据样品中氨基 酸和酰基肉碱对应的同位素内标的离子峰强度自动算 出所测样品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浓度有专家研究分 析数据处理方法对结果分析有很大影响如检测丙酰 基肉碱 ( C3) 和丙酰基肉碱/ 乙酰基肉碱 ( C3 / C2) 增高项目对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 ( MMA) 具有重要意义但急性期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进食少或有呕 会因为肉碱摄入量不够导致体内游离肉碱的水 平要降低因此结合的肉碱即酰基肉碱 ( C2C3) 含量也会相应降低这样血 C3 扔可在正常范但与其他酰基肉碱的比值 ( C3 / C2) 仍是增除此之外其他疾病引起酸中毒时可导致继发性 C3 轻度增高而 C3 / C2 往往正常[8]在中链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 ( MCAD) 由于代谢酶的缺患者血中 C8酰基肉毒碱异常升高然而若仅依C8酰基肉毒碱浓度进行筛查结果的准确性明显劣于 C8酰基肉毒碱/ C0 游离肉毒碱或 C8 / C2 基肉毒碱的比值[9-10]也有资料报道如在苯丙酮尿症 ( PKU) 患儿体内因为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 ( Phe) 不能正常代谢成酪氨酸 ( Tyr) ,随着时间的变化苯丙氨酸浓度会不断积聚累加而酪 氨酸浓度会持续减少 ( 通过饮食的摄入量不足以维持其水平) , 因此,Phe / Tyr 比值与 Phe 浓度相比作为筛查检测参考指标则会更加灵敏准确可以减少 假阴性率的发生[11]。有专家也提出在分析串联质谱数据时应考虑到体内某些代谢物的异常代谢变化可 能来源于不同疾病因此也提出在分析串联质谱检测 数据时必须结合参考临床症状和其他检验等项目并要排除鉴别其他疾病以保证筛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的准确性[12]


筛查现状


串联质谱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技术具有高度的灵 敏性高度的特异性高度的选择性及快速检测的特 于二十世纪 90 年代开始应用筛查检测是由国外发达国家率先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传统的新生   儿疾病筛查只能通过一次实验检测出一种疾病而使   用串联质谱技术则可以在几分钟内检测到数十种氨基   酸有机酸及脂肪酸代谢障碍性疾病能同时一次性   检测几十种遗传代谢病实现了一种实验可以同时检 测多种疾病的飞 跃[13-14]1990   年美国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Dr. Millington 提出利用串联质谱 ( MS / MS) 技术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通过检测样品中氨基酸酰基肉碱的含量诊断出多种氨基酸有   机酸脂肪酸代谢障碍疾病至此美国开始利用快 速可靠的串联质谱技术来开展筛查遗传代谢性疾 使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扩大到 30 多种前欧澳洲等国家都已经普及串联质谱疾病筛 自从 Millington 1990 年首次应用串联质谱技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 展与研究探索串联质谱技术现已经成为 IMD 筛查中最理想的手段并且能够明显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 的发生率[15]有报道筛查苯丙酮尿症数十万例到了零错误率国内是在 2002 由上海新华医院率先在全国开展启用 MS / MS 进行遗传代谢病筛[16]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地区如浙江江苏湖南及安徽等地基本都开展了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   查技术长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生儿疾 病筛查中心于 2017 年开始开展串联质谱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依托于辖区助产机构( ) 区级妇幼保健机构———长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三级筛查网络开展工作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4. 1    面未达 100%筛查率偏低    长春地


现有多家助产机构未开展此项筛查工作目前长春地区辖区助产机构的筛查覆盖面未达到 100%自开展该项工作以来截止到 2021 9 30 累计筛查

新生儿为 22 812 ,4 年来平均筛查率仅为 12. 90%, 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对保障人口优生优育预防 出生缺陷降低病残儿数量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提高 人口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等主要指标情况提高出 生人口素质建设健康中国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 大意义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 筛查的覆盖面和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引导目前长春 地区筛查费用主要是自费建议提供多种形式的补助 或减免措施要进一步扩大宣传面社区卫生服务中 助产机构及县 ( ) 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宣传工作在孕前新生儿期全周期不断为孕产妇及家属普及相关知 识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板微信公众号等 媒体平台及制作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 科普进行筛查工作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串联质谱 遗传代谢病筛查意识


4. 2    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和城市    遗传谢病多属于罕见遗传代谢病个体发病率体患病率较有资[17-23]吉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 1 /2 451,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出率 1 /5 626,山西省筛查中心检出率为1 /1 656,甘肃省筛查中心检出率 1 /3 248,合肥新生儿疾病筛中心检出率 1 /2 840,上海市新检出率 1 /3 483, 济宁市筛查中心报道1 /1 178,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选 2017 10 1 2021 9 30 日进行串联质谱遗传代 22 812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检出代谢性 31 检出率 1 /736,明显高于份和城要高度重视长春地区发病情进一步加强科室建引进专业技术人完善新生   疾病筛查管理模优化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信息化 管理流补齐实验室短缺试验设配备先进的筛   诊断仪提高综合能打造筛诊   断及治疗一体化体系建设的重点科建设一个集筛   科研及教学为一体的高级水   平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为研究我市遗传代谢病的 发病情影响因素及干预手段等搭建平确保患   病儿童都能做到及早发精准诊断及有效治避   免发生残疾或降低残疾发生程为长春地区有效干 预防控出生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言献策及制定 政策等行政干预项目提供有力的数据支


4. 3    查意识不可疑阳性复筛率低    2017

10 1 2021 9 30 日需要复筛可疑阳性数为

585 召回可疑阳性数为 411 召回复筛率为

70.   26%,可疑阳性群体为高危群体确诊患儿概率

现有的召回率不能做到高危群体复筛全覆盖因   要进一步加强可疑阳性复查管理强化遗传代谢   病实验室质量控制提高检测水平把假阳性报告降 为最低提升与新生儿家属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在对   筛查报告进行准确解读与解疑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   怀消除家属过度紧张情绪积极配合复筛工作三级筛查网络平台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动员社 街道等多方参与确保可疑阳性新生儿尽早复 及时发现患病儿童遗传代谢病的特点要早发 早诊断及早治疗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则会   发生不可逆的智力和身体残疾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死 亡及早干预和治疗会降低或避免部分残疾患儿发 生明显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


4. 4    基础和临床研究力量薄弱疾病诊治病种单一

在串联质谱技术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已经日趋成熟的条件下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和运用 将会进一步提升筛查的技术水平高效液相色谱高   分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更为快捷和准 确基因组测序也会成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的手段[24]遗传代谢性疾病病理和诊断研究复杂诊断手段有限往往需要多学科配合和支持我中心   对遗传代谢性疾病生化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还需 要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选派业务骨干到国际国内成 熟经验丰富的筛查诊治中心三甲级综合医院小 儿内分泌科遗传代谢病科学习要依托专业技术人 员深入研究遗传代谢病补齐短板配齐综合配套辅 助检查和检测化验项目不断扩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 的筛查项目及诊治病种随着遗传代谢病研究的深 入遗传代谢病可筛查可治疗的病种越来越多本中   心现只开展单一的高苯丙氨酸血症干预和治疗已不   能满足确诊患儿的需求因此要逐步开展串联质谱筛 查出的多种遗传代谢病的治疗要不断提高筛查技术 水平和提升干预诊治能力同时要争取更多的救助项 目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长效稳定的救助   机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最终目的就是治疗确诊患 儿避免残疾往往有一部分患儿因为家庭贫困放治 疗要避免因病致残因贫致残因残返贫确保脱   贫攻坚成果遗传代谢病的干预治疗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长及诊治机构等多方的参与和努力才   能确保长春地区遗传代谢病的防控和诊治提升一个新 高切实提高长春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的健康


参考文献

2]

Baric I,Fumic K,Hoffmann GF.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at the

12]

王洪允江骥胡蓓. 串联质谱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turn of the millenniumJCroat Med J200142( 4) : 379383.


中的应用 J   质谱学报201132   ( 1) :   2526.

3]

顾学范 .   临床遗传代谢病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叶军 .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发展及诊治规范 J   中国计划


2015: 12.


生育和妇产科2016,8 ( 1) : 613.

4]

Bell CJ. Newborn screening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 2008 annual

14]

田国力王燕敏许洪平. 串联质谱法和荧光分析法检测


summary report R Atlant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


滤纸干血片苯丙氨酸的比较 J   检验医学201631   ( 9)   :


vention,2009.


814819.

5]

Holub M,Tuschl K,Ratschmann R,et al. Influence of hematocrit

15]

王洪允江骥胡蓓. 串联质谱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and localisation of punch in dried blood spots on levels of amino acids


中的应用 J   质谱学报201132   ( 1)   25.


and acylcarnitines measured b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   Clin

16]

顾学范韩连书高晓岚. MS / MS 在遗传性代谢病高危儿


Chim Acta,2006,373 ( 12) : 2731


童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J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   (   6)   :

6]

Zytkovicz TH,Fitzgerald EF,Marsden D,et al. Tandem mass spec-


401404.


trometric analysis for amino,organic,and fatty aciddisorders in new-

17]

朱颖杰张雯艳宋萍. 105 437 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


born dried blood spots: a twoyear summary from the New England


质谱筛查结果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   (   20 )   :


newborn screening   program   J   Clin   Chem 2001 47   ( 11 ) :


38373839.


19451955.

18]

黄新文杨建滨童凡. 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

7]

李启亮宋文琪徐樨巍. 北京地区新生儿全血13 种酰基


查及随访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 10)   :   765770.


肉碱串联质谱法参考区间的调查 J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

19]

张晓刚杨建平阎亚琼. 81 138 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


( 6) :   470472


联质谱筛查结果回顾性分析   J   中国医师杂志201921

8]

王兴郝胜菊田国力.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 7) : 10811082.


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 11) : 130131.

20]

王兴孙小红闫有圣. 串联质谱技术在甘肃地区遗传代谢

9]

VanHove J Medium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 MCAD)   de-


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   ( 2)   :   861863.


ficiency: diagnosis by acylcarnitine analysis in blood J Am J Hum

21]

胡海利李卫东邵子瑜. 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遗传代谢


Genet199352 ( 5) :   958966


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   ( 17)   :   4267.

10]

Chace DH Hillman SL Van HJLK et al Rapid diagnosis of

22]

叶军 .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发展及诊治规范 J   中国计划生育


MCAD deficienc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ctanoylcarnitine and oth-


和妇产科2016,8 ( 1) : 612.


er acylcarnitines in newborn blood spots by tandem mass spectrome-

23]

郭克建周旋陈西贵. 济宁地区48 297 例新生儿串联质


try J Clin Chem43 ( 11) :   21062113


谱法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应用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1]

Chace DHSherwin JEHillman SLet al Use of phenylalanineto


2017,25 ( 6) : 7779.


tyrosine ratio determined b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o improve

24]

罗小平金圣娟.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进展与挑战


newborn screening for phenylketonuria of early discharge specimens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23   ( 5)   :   449450.


collected in the first 24 hoursJClin Chem44( 12) : 24052409


修回日期: 2022-07-17 本文编辑: 薛丽萍/ 孙睿




声明:本文由质谱技术应用网整理发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